Daily Archives: April 21, 2011

“自由与安全”和狮城大选

  我在遥远的澳大利亚胡思乱想狮城在大选热浪覆盖下的风采……

  深秋的悉尼,我手边捧的是原籍波兰犹太裔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Zygmunt Bauman)所写的《后现代性及其缺憾》。在阅读大师所书写的人类思想剖析之际,难免也就会挂念狮城此刻正热火朝天、如火如荼进行的大选前各类的热身运动。

  自1965年独立以来,相信狮城是长大了,是更加强壮了。长大强壮的狮城,应该是处惊不变,处变也不惊了吧?这些年来,小岛国经历了众多的改变和迎接了不少的挑战。现在迎面而来的挑战和可能进行的改变或许就是岛国的政治气候了吧!

  我自幼年的1960年代,至年少的1970年代,再后来进入了青年的1980年代,就未曾对政治有啥认识,因此谈不上有什么兴趣。只记得那些年头,对许 多吟唱和人民行动党不同调子的或人或党、或是动作、或是见解、或是言论,既觉得惹人钦佩,也有点百思不解。人民行动党怎么啦?这些或人或党又怎么啦?

  这些年来,我也多少思考过究竟新加坡有何不好?我觉得岛国很安全啊!岛国也很稳定啊!新加坡不自由吗?那些年头,我没有跑去新山看成人电影的志向,所以也不觉得有什么不自由。如今读了大师的的书,思想他的分析和洞见:现代性的标志是自由的缺少。而自由的缺少是因为过量的秩序。而这些秩序,却带来了安全和稳定。

  人民要求的是什么呢?不外乎自由和安全。我因此发现齐格蒙·鲍曼的分析非常适用于新加坡这样一个洋溢着现代性的国家。我同意鲍曼的见解,自由和安全是铜板的两面,既紧紧相依,却又永不相遇。追求自由之际,安全的牺牲或妥协,必然是获取自由所需付的代价。同样的,当安全成为追求的目 标时,就轮到自由受到限制。国家和社会是不可能尽享自由、又非常安全稳定的。

  放眼国际间,安全的国家其社会必然是可以被批评为不自由。而以安全作为代价追求实现自由意愿的国家,其社会的安全系数也一般较低。

  我热爱新加坡,盼望新加坡同胞可以在美丽的热带岛国尽享自由的生活,我也盼望大家永远生活在一个安全的海岛上,世世如此,代代如此。

  但是,鲍曼提醒我们,事实也警告我们,自由与安全就好比中华古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国际局势的演变,时代潮流的冲击,根本就不给予任何国家有固步自封的奢侈。从年头就热闹到今天的北非局势,告诉了我们自由和安全是无法同时拥有的。在追求二者的过程中,只能做出智慧的取舍。

刊于《联合早报,交流站》,21/04/2011

原名发表